走在深淺交刻的生活中總被某種感覺縈繞心頭 生命裡的某些緣份看似早已消失在歲月的洪流,然而一轉眼一回眸,總能清晰望見,那些曾經深刻的回憶正以迴旋的姿態,朔時光之河狠狠衝回懷裡,那或許是人們的緣線情誼,也可能是與某本書相遇的起落故事。

 



 


第一次在誠品書店遇見「海洋山脈的瑞士人」,我忍住頻頻瞌睡的念頭,望了幾眼書本封面便意興闌珊的將書輕輕歸還原位,或許非教徒的身份讓我望見「傳教」有著說不出的冷感,就好像只要與宅女談到「政治」話題,只要三秒一喊完即能馬上入夢。


 


更或許,正是因為這樣的「不期待」,讓我進入本書之後,竟有種久久不能自己的驚豔,當我循著文字的呼息攀爬,眼淚化成淺灰色的筆墨,沿著感動的方向,劃線。


 


 




 


我真情又率真地生活到我肉體生命結束的那日,


然後我將永遠的活著。


 


還記得小時候大人為了要讓小孩子與教會保持距離,總在睡前對著小孩遵遵教誨,只要加入教會便會被「阿兜阿」洗腦,進而控制了靈魂與身體,還記得那時的我,膽小的只要遠遠見到傳教的外國人,便驚慌失措的拔腿就跑,生怕一個閃失便落入那些金髮碧眼的外國人手中。


當我翻開第一頁書紙,望著細小的這兩句話,我竟然有個異想天開的想法,如果教會真的具有洗腦的力量,那麼這幾句簡單輕巧的幾個字是不是就是教會的入教口號,試圖以最簡單的字句許下最深情的承諾,然後不斷的不斷的以肉體去履行這份信念,在有生之年裡。


 




東海岸的瑞士人,天邊來的異鄉人



台灣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地方,而台東縱谷更是台灣最漂亮的所在。


身為台東人,我眷戀這片純淨的土地與海洋,也始終相信外國的月亮再圓也美不過故鄉的月光,異地的海洋再湛藍也永遠無法取代孕育我的那片藍。如此的信念,身為台東人,身為土生土長的海洋山脈人,合理且無庸置疑的信仰著,但是當這些話語由這群神職外鄉人的口中說出,我的心彷若再也無法置信的融化並且變得柔軟。


 


開路先鋒錫質平神父


記憶未老 思念新鮮


最初認識錫質平神父是在十六歲時的年紀,因為就學的關係而有幸靠近天主教的教育,我從未見過神父,但是神父總像是每個學生的大家長,溫柔的陪伴每個孩子的學習與生活。


當我走過這一路,我悠然發現「公東高工」的學生生涯是唯一仍然讓我思念萬分的回憶,我總記得每年必然舉辦的嚴格的軍歌比賽,日以繼夜練習的踢正步與隊形排列,當時的辛苦淚水終化成日後同學間的革命情感,當時的無上榮耀終生成記憶的永生思念;我更記得初次離家的寄宿生活,因為修女嚴格與溫暖並施的關注而促使往後越加堅強獨立的個性,與同學與學姐間的日夜相處日漸形成的堅固情感,其可比手足的情深,即使離開多年,記憶之魂依然守候在原點,縱然人事物再也不復返也捨不得遺忘,最初的一絲一屢。


 


往事彷若從未年老,所有的記憶被牽引的文字掀開,由過去式裡悠悠醒來歷歷盈滿心頭。


 


離開海岸山脈成為異鄉遊子多年,當這份原以為早已消逝的緣份迴旋至我的懷裡時,說不出的滋味漫溢心頭,彷若當年那些遺失的拼圖於此刻已悄悄的歸返至空白處,引領著我們這些受惠的學生再度貼近神父的心,再度擁抱如此無私的愛,再度想念這位用生命熱愛海岸山脈的異鄉人。


 


再深刻的過往都會變成歷史,歷史又變成了令人賦誦的傳奇,傳奇最後被歲月淘洗成一種傳說,逐漸被人遺忘。


 


當歲月歷盡,我們開始明白遺忘與離去終是生命最原始的樣貌,若能跳脫如此的輪迴唯有無求回報的愛,以僅有脆弱的肉身與一路始終堅定的信仰為世人的疑問答覆,直至有天我們終漸明白,這些修道人即是上天給予人們最好的解答。


 


在無常的世界裡,只要具有一丁點白冷會士淡泊名利和不為物質所役的精神,就能一無所懼。


 


如果真理不分國界,那麼所謂的「無欲則剛」便是如此的信念。在海岸山脈扎根的瑞士人,將自身化成一顆種籽,隨風展翔,以愛為圓心以信仰為軸,渴望在這片美麗的土地上,開花,結果,儘管此生已斷絕返鄉之路,儘管日夜只能以思念而靠近親人,他們始終不悔無怨,並且傾以真情灌溉這片異土,未曾更改的信念。


 


美麗的人與事往往需要時間,而魏神父的面容隨著時間愈加具體,我也從魏神父的待人接物裡窺出「天國的秘密」,那是一種不求回報的包容與付出,所有的教義解釋在真情相待的過程裡變得渺小多餘,無足輕重。


 


畢竟跳脫不了凡人的思考,不免也感到疑惑,當他們走在這陌生的國度裡是否也曾感到一絲絲的害怕與懷疑?當他們面對人們的拒絕與排斥是否也曾興起離去放棄的念頭?既使身為令人尊重的神父,仍然無法逃脫身為人類的脆弱,不是嗎?


於是,我靜靜的捧著密佈的文字,試圖從中找尋我的無可置信,試圖理解人與神的差別為何,試圖釐清人性與宗教的衝突性?


那道,我始終望不見的光。


直至某刻,我竟悠悠的清晰感受到,生命裡的種種並無所謂的完美狀態存在,如果我們曾經一意孤絕的信仰,必是靈魂炙熱的燃燒著無可救藥的癡傻,然後將全部的自己完整交付出去,既使前方仍是未明的風光,從此再也無所懼的信仰著,並且深刻的愛著,直到失去呼息那刻來臨。


 




 


翼下之風,振愛而揚


 



甚至在某些暗示裡,我覺得天主不會愛我,無論怎麼做都無法獲得祂的諒解與關心。

直到那一次神聖經驗的發生,我才明白,原來這些跌跌撞撞的過程是邁向整合的過程,而且是最重要的部份,所有的一切都為那空前的經驗作準備。


 


解剖自己,確實不容易,尤其當你已全然明白前方是一股巨大的力量,你可以選擇穿越它,結果或許重生或許毀滅,也可以選擇永生逃亡,於是,黑暗的魔將無所不在的環繞四周,伺機大口吞噬靈魂裡僅存的光點,永夜籠罩的生命。更或者,黑夜裡的魔從來不外生,它是由心口的最深處形成,飲食「自卑」而茁壯,卻依然渴望在光裡得到擁抱,依然渴望在信仰裡得到接受。


原來,「愛」是所有疼痛的最終理由。


 


當我有機會掙脫黑暗的束縛時方才了悟要在這段看似無邊的暗夜裡我才能體會人的心靈有如浩瀚無邊的宇宙,它也可以星光滿天或被無盡得虛無的包圍。


 


若我真的放棄了某些堅持,生命將不再有成長,而且隨波逐流的生活只會帶給我更多的煩惱。


 


我在晶瑩剔透的夜裡體會時間的深度與廣度,有幾回更突發奇想,好似只要用一把小小的尺就能丈量天上與人間的距離,在風雨狂舞或滿天星光的背後,還有一個言語文字無法解釋的世界。


 


若曾在以淚水在歲月的身上劃下任何的痕跡,必只是為了更加確認生命,真真實實的沉甸甸的,走過這一趟紅塵凡世;若曾披戴勇氣站在世俗的眼光下,必只是因為我們是如此的相信,生命歷盡的傷痕終不會白白挨過,此刻的膽怯只是因為平凡如我望不見智慧的果實。也唯有如此,當生命遠行之時刻,那傾只有毫無遺憾溢滿心口,未曾錯過或者懊悔,一絲絲殘留。


 


而我是如此真誠的信仰著。


 




 




 


作者:范毅舜


出版社:積木文化


出版日期:200891初版


 



 


 



【天涯海角讀書會心得之義氣團】


秋香會長阿里 : 愛是唯一的信仰─我讀《海岸山脈的瑞士人》


1 JC : 「海岸山脈的瑞士人」讀後感 


2 貓頭鷹:神性人性互綻光芒──我讀《海岸山脈的瑞士人》


3 小羊:用愛,感受生命的源頭〈讀范毅舜著《海岸山脈的瑞士人》〉


4 單兒:《海岸山脈的瑞士人》讀後


5 奶貓:遇見~海岸山脈的瑞士人


6 Tanya : 羽翼下的風──<海岸山脈的瑞士人>讀後


7茱麗葉:海岸山脈的瑞士人- Wind Beneath My Wings


8 Yoyi : 海岸山脈的瑞士人讀後


9永永 : <海岸山脈的瑞士人>讀後- Wind Beneath My Wings ~


10汪達 : 愛的指印~海岸山脈的瑞士人


11文志 : 同性愛


12.風箏 : 《海岸山脈的瑞士人》讀後感



 

 


【後記】


 


關於宗教此刻的我仍是無根的浮萍尚未尋獲信仰的方向,但我始終相信,無論何種宗教若能達到安撫人心,教化生命的良善,其便值得投注歸附。我願,我相信天主與神佛的存在,因為我未曾疑惑的是,生命的起源本為愛。


感謝秋香會長的推薦,讓我有機會閱讀此本書,當書頁漸歇,所有千萬個念頭仍然迴旋於腦海裡,迥異的想法與聲音不絕,直至停筆的此刻,仍有種「待續未完」的念頭,更或許這即是一本好書的特色,總能不斷引領心靈一再閱讀,然後不斷不斷的點燃最深的感動與生命的美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瑞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